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成为重中之重。其中,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尤为突出,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农村生态环境构成威胁。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被列为“十四五”的重点任务予以推进,随着国家对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我们计划到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环境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治理农村黑臭水体的过程中,资金缺乏成为了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建议国家发行专项国债,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治理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确保项目的持续推进。专项资金的安排则可以确保治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避免因资 金 短 缺而导致的治理中断或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助于提升国家在环保领域的形象和信誉,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
为了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地方的治理计划要与国家计划做好对接。这种对接不仅有助于协调各地的治理工作,避免重复和资源浪费,还能确保地方计划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通过与国家计划的对接,地方可以更好地把握国家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治理策略。制订并实施好年度治理计划。在《安徽省农村净水攻坚行动方案》中,要求辖区2024年农村黑臭水体数量累计消除比例不低于70%。到2025年,全面消除3600个农村黑臭水体。
治理农村黑臭水体要因地制宜。山区与平原,以及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面源污染、改厕等治理工作,强化治理措施衔接整合,从源头控制水体黑臭,精 准、依法、科学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性、系统性治理措施,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地方要做好资金配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地方即使经济再困难,也要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安徽省财政2023年统筹5亿元资金支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工作的持续性与长期性。长效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方面,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目标与时间表,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与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此外,要鼓励社会参与,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最 后,要建立奖惩机制,对在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地区或个人进行表彰,对未达标地区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可以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长期有效推进,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农村污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行业分享,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